黑豆的别称,带你认识!

发布时间:2024-12-23 08:39:35 浏览量:100

黑大豆

拼音Hēi Dà Dòu

别名乌豆(《肘后方》),黑豆(《日华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药志》)。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种子

原形态大豆(《本经》),又名:大菽(《管子》)。

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茎直立或上部蔓性,密生黄色长硬毛。3出复叶;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小叶3片,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通常两侧的小叶为斜卵形,长6~13厘米,宽4~8.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中脉常伸出成棘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或近于截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两面均被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短阔,腋生,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紫色;花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被黄色长硬毛;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圆形,微凹,翼瓣篦形,有细爪,龙骨瓣略呈长方形,基部有爪;雄蕊10,2体;子房线状椭圆形,被黄色长硬毛,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花柱短,柱头头状。荚果长方披针形,长5~7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有微凸尖,褐色,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或近于球形,种皮黄色、绿色或黑色。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等;并含下列成分:㈠异黄酮类:有大豆黄酮甙和染料木甙。前者含量为0.007,水解后得大豆黄酮和葡萄糖;后者含量为0.01~0.15%,水解后得染料木素和葡萄糖。㈡皂甙:有大豆皂醇A、B、C、D、E 5个甙元,与甙元结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与糖的比例为1:1。在脱脂的大豆粉中,皂甙的含量约0.60%。此外,尚含胆碱2.06~2.90毫克/克,叶酸2.30微克/克,亚叶酸0.74微克/克,泛酸13毫克/公斤左右,生物素750毫微克/克,维生素B12_0.008微克%,唾液酸0.04%左右。大豆的水解产物中含乙酰丙酸0.971~3.559%。

大豆脂肪油成分参见"豆油"条。大豆皮成分参见"黑大豆皮"条。

药理作用大豆中含微量的大豆黄酮及染料木素(水解产物),两者皆有雌激素样作用(口服2.5克/小鼠/天,6天后测子宫重量),其作用强度为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大豆黄酮=1.5:1.0:0.4,但也有认为大豆黄酮作用强于另外两者的。大豆黄酮对小鼠皮下注射不吸收,口服或腹腔注射时雌激素样作用相当于二乙基己烯雌酚的0.00001。家畜食入过多含此类异黄酮之饲料,可能对其生理功能发生某种影响。大豆黄酮对离体小鼠小肠有解痉作用,共效力为罂粟碱的37%。

性味甘,平。

①《别录》:"甘,平。"

②《医林纂要》:"甘咸苦,寒。"

归经入脾、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①《本经》:"涂痈肿;煮汁饮,止痛。"

②《别录》:"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

③崔禹锡《食经》:"煮饮汁,疗温毒水肿,除五淋,通大便,去结积。"

④孟诜:"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纳之;杀诸药毒;和桑柴灰汁煮之,下水鼓腹胀。"

⑤《食疗本草》:"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若和甘草煮汤饮之,去一切热毒气,善治风毒脚气;煮食之,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杀乌头、附子毒。"

⑥《本草拾遗》:"炒令黑,烟未断,及热投酒中,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诸风。"

⑦《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通经脉。"

⑧《纲目》:"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

⑨《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

⑩《四川中药志》:"治黄疸浮肿,肾虚遗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扬,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煮汁涂。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

②《纲目》:"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胀满;服厚朴者亦忌之,动气也。"

复方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纳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肿瘥后渴,慎不可多饮。(《补缺肘后方》)

②治脚气入腹,心闷者:浓煮大豆汁饮一大升,不止更饮。(张文仲)

③治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良,瘥,亦无瘢痕。(《千金方》)

④治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纲目》)

⑤治小儿汤火疮:水煮大豆汁涂上,易瘥,无斑。(《子母秘录》)

⑥治消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肘后方》)

⑦治肾虚消渴难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煎)汤下。(《普济方》救活丸)

⑧治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灯芯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鉴》)

⑨中礜石毒:以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⑩中巴豆毒:大豆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①《本草拾遗》:"大豆炒食极热,煮食之及作豉极冷,黄卷及酱平。"

②汪颖《食物本草》:"陶华以黑豆入盐煮,常时食之,云能补肾。"

③《纲目》:"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④《本草经疏》:"大豆,岐伯云生温熟寒。藏器云生平,炒食极热,煮食极寒。观《本经》及孟诜云,生捣涂肿毒,则生者非温矣。《经》又云,炒为屑,主胃中热,则炒者又非极热矣。应是生平,炒温,煮寒无疑。"

⑤《本草汇言》:"黑大豆,解百毒,下热气之药也。缪氏曰,善解五金、八石、百草诸毒及虫毒,宜水浸,生捣作膏,白汤调服一合。又去风,利水,散热,故风痹瘫痪方中用之,黄痘水肿方中用之,烦渴热结方中用之。又煮熟食之则利肠,炒熟食之则闭气,水浸、生捣食之解毒,敷之肉上散痈肿。但性利而质坚滑,多食令人腹胀而利下矣,故孙真人曰,少食醒脾,多食损脾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相关阅读
  • 重要事情说三遍。很多人喜欢养狗这一点是可以知道的,但狗肉好吃这一点相信也毋容置疑,我无法阻止别人的是否吃狗肉。就在小编的家乡的隔壁的就有一个出了名的节日叫玉林狗肉节,每年的狗肉节就会有很多爱狗人士买下将要被杀的狗,但作为了一个当地的习俗那一天还是会有很多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如周边的梧州、贵港、南宁、北海
  • 鱿鱼须是很多我喜欢的一道菜,我是刚刚知道鱿鱼并不是鱼,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名叫“枪乌贼”。对于吃货来说更在乎的是口感味道和营养价值,鱿鱼须吃起来嫩脆有劲道,越嚼越香,很多人喜欢吃。所以走哪儿都能吃到,从路边摊到大酒店只要你想就能吃到香香的鱿鱼须。爽口有劲道的鱿鱼须很容易让人吃上瘾,吃多少都不
  • 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狗肉菜。狗肉可以说是自古中国朋友都非常喜欢的一种菜肴。同时狗肉不仅好吃。也会有多种好处。今天就为大家精选几道特色的狗肉菜。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狗肉的美味。下面就把这几道创新的狗肉菜品详细的介绍给广大的厨师朋友。让大家对于狗肉菜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下面请看本文为大家介绍的特色狗肉菜菜谱狗肉
  • 苦瓜拌木耳材料:苦瓜、黑木耳、红辣椒、大蒜、醋、糖、盐、橄榄油做法:1.起锅烧开水, 加入几滴油和适量盐, 将黑木耳放入里面焯煮两分钟。2.然后将苦瓜切成片,在沸水中煮一分钟,焯熟后,捞出备用。3.黑木耳和苦瓜,取出沥干水放入碗中,加入红辣椒,再将蒜蓉放入。4.加入盐、糖、醋和橄榄油拌匀即可。清炒奶
  •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不断的提升,大家在家里面做的东西也越来越高级了,近年来,虾也成了大家自己经常在家里面做的一种食材。大家经常做的就是白水煮虾,但是自己在家里面做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的做作出来的水煮白虾都没有饭店里面的好吃,腥味也比较重,家里面的人都比较嫌弃。这就让自己花好多钱,买来的虾就这样
  • 一、乌鸡蒸萝卜食材乌鸡半只、胡萝卜1个、大蒜5粒、海天黄豆酱1匙、酱油1匙、料酒1匙、盐少许、白糖少许、胡椒粉少许、淀粉1匙。做法1、将半只乌鸡洗净剁成小块。2、加入大蒜、黄豆酱、料酒,酱油、少许盐和糖。3、再加入淀粉和少许胡椒粉,用手抓均腌着备用。4、一个胡萝卜去皮洗净,切成丝,将萝卜丝铺在盘里摊
  • 排骨是老少皆知,大人小孩都喜欢的的食物,作为一种常吃食物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烤、炸、炖、煮皆可吃,却有这么一种吃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银杏炖排骨是银杏之乡的常吃菜品,作为一佳肴应该分享与大众,让众人皆知它的美味及它的价值。吃过银杏果的朋友都知道银杏果的味儿是一些苦味的,因此许多朋友初次吃可能口感不佳
  • 冬季养生重在固本扶阳,因此养肺温肾成了冬季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养生的重中之重。说起冬季进䃼,怎么能少了狗肉。狗肉能够起到䃼气润肺和温肾助阳的作用,也是寒冷的隆冬季节进䃼的最佳选择之一。在挑选狗肉的时候要注意,优质狗肉的表皮呈白色,肉质呈鲜红色且臊气比较重,在熬汤之前,最好先用白酒(高度酒最好)
  • 原料:豉香排骨:小排3根,生抽3勺,老抽2勺,老干妈豆豉1勺半,蒜蓉1勺半,白糖1勺半,香油1勺,色拉油2勺,鸡精少许,盐适量米饭:大米和水 比例1:1、5广式腊肠、西兰花做法:1、排骨剁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2、洗净,控干水分。3、加入豉香排骨的腌料,腌一小时以上。(可以更久,更入味)4、广式腊肠,
  • 面条对于任何食客来讲都是非常熟悉的一道美食,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地开始领略传统手工艺中的魅力,北方的摔面,面条在暴力与火候中展现它的筋道,拉面经过韧性的考验,不断地被拉出发丝,看着就很有气势,对于面条师傅总会有各种方式来呈现它的美味,在澳门有一家竹升面,它的做法又是面食的另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红烧鱼美食网 琼ICP备202404215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