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适合中国人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一日三餐,你需要这样调整

发布时间:2024-11-23 08:26:00 浏览量:100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行为,吃得科学、合理还能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助力健康与长寿。为了让国人吃得更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相比于2016版,它又有哪些变化?怎么吃饭更健康?

01

六大准则变为八大准则1.谷类为主,合理搭配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即食物种类和重量都需合理化。通过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颜色和口味搭配等方式,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适宜,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满足营养需求,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具体来说,需要做到四点:①坚持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

②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果、禽畜鱼蛋奶和豆类食物。③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④每天摄入谷类食物 200~3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g;薯类 50~100g 。2.更强调“多吃全谷”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强调了全谷物摄入的必要性。

与精制米面相比,全谷物可提供更多的 B 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对降低肥胖、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日常应该将麦片、藜麦、糙米、荞麦、燕麦、大麦等加入到膳食中。

3.新增两个要点

提倡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①定时进餐的重要性

近 20 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

但经常饮食不规律,不仅会增加暴饮暴食风险,进而增加肥胖、超重风险;还会影响肠胃功能,损伤胃肠黏膜,诱发肠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影响到机体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增加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建议大家最好固定三餐时间,定时定量。

②水,也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我国约 2/3 的居民饮水不足。当身体缺水时,以下这些危害可能悄悄来临:

血液流量下降,体内运送氧气量减少,更容易产生疲劳感;

皮肤更脆弱,提早出现皱纹、干燥、老化等;

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风险;

摄入水分不足时,排尿次数减少,增加了结石风险……

因此,新版《指南》提倡足量饮水、主动喝水、少量多次,低身体活动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 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应喝 1500ml。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①烹调建议以白灼、清蒸、水煮、凉拌等清淡方式为主,少煎炸熏烤。

②挑选食材最重要的是讲究新鲜卫生,并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鸡蛋、三文鱼、贝类、芥蓝等。

③看标签,主要包括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食材在配料里的位置越靠前说明含量越高;营养成分表主要选蛋白含量高些、脂肪和钠含量低些的食品。

4.兴新食尚变为公筷分餐

针对疫情,膳食指南 2022 也提出了新的准则,公筷分餐,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02

膳食宝塔微调了“推荐摄入量”

1.谷薯类拆分,更讲究多样化搭配

之前谷薯类一共 250~400 克;现在直接把薯类拆了出来,即每天谷类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 50~150g),另外建议每天薯类 50~100g。

从食物总量来看并没有变化,只是强调了“粗粮+薯类+杂豆”的思维,能更好地提升主食多样化的意识。

常见的薯类,包括了土豆、山药、芋头、莲藕等,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2.强调每周至少吃 2 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

新版指南将禽畜肉、水产、蛋类合并成“动物性食品”,突出每周 2 次水产,每天一个蛋。

①国人吃畜肉较多,特别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脂肪酸比例也更优质,更有利于心血管系统保护。

优先推荐富含 DHA 的三文鱼、鳕鱼、鲈鱼、带鱼、青花鱼,富含锌和铁的蛏子、蛤蜊、牡蛎、河蚌。

②鸡蛋号称“全营养食品”,其营养价值也近乎完美,含有维生素、叶酸、胆碱、卵磷脂,以及钙、铁、硒等矿物质,所以每天一个是必要的。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3.增加奶及奶制品摄入

奶及奶制品摄入由 300 克改为 300~500 克

牛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元素,又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既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又能帮助中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是不可多得的“平价滋补品”。

疫情期间,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也提到要保证各类人群奶类的摄入,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除了牛奶,还有酸奶、奶酪、舒化奶、奶粉可以选择。

4.减少盐摄入

此次指南中进一步降低了盐的摄入量标准,从每天 6 g下降到了 5 g

有研究显示,中国居民人均每天吃盐高达 10g 以上,摄入食盐超标人数高达 75%!高盐饮食增加了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风险。所以控盐一直是关键,日常可以这样做:

日常控盐小技巧:

①在菜肴中适当加入葱、姜、蒜、胡椒等香辛调料,帮助掩盖低盐后的清淡口感;

②快出锅前放盐,能更好地保留咸味;

③平时还可以使用限盐勺子;

④尽量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

03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外有一些健康的膳食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如:地中海膳食模式、得舒饮食模式等,而 2022 版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东方膳食模式”。

专家们分析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膳食模式和居民健康状况,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为代表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并且拥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



相关阅读
  • 咸蛋黄排骨,做法超简单一直都是非常喜欢吃排骨的,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和我一样吃的最多的都是红烧排骨,或者糖醋排骨或者蒜香排骨一类的吧!这次突发奇想尝试了一下新的做法,排骨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吃,加入了咸蛋黄的排骨格外的咸香美味,闻着都是食欲满满,咬一口焦香酥脆,入口大大的满足。用料:肋排500克,咸蛋黄
  • 一、刨冰的起源与故事刨冰,顾名思义,就是将冰块刨成细碎的冰屑,再搭配上各种美味的配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夏天的冰简直是和金子一样珍贵的存在。古人为了能在炎炎夏日中享受一丝清凉,便想出了贮存冰块的方法。在日本,以前贮存冰的地方被称为“冰室迹”。所谓的冰室,是指在山中太阳
  • 黄豆猪尾原料猪尾450克水发黄豆200克胡萝卜70克蒜苗段30克蒜末、姜片、葱条各少许调料盐、味精、鸡粉、水淀粉、料酒、老抽、蚝油、食用油各适量做法1.猪尾洗净斩块;胡萝卜洗净切块。2.锅中注水,倒入猪尾汆至断生后捞出。3.起油锅,爆香蒜末、姜片、葱条,倒入猪尾炒匀,加料酒、老抽、蚝油炒匀。4.倒入
  • 需要食材;白果子24颗、盐适量新鲜的白果子有一层果皮首先去掉外皮然后用清水把白果子外壳清洗干净放在通风处沥干水分,再用菜刀刀面平放轻轻的一敲就裂开了选出瘪的果实和碎壳,余下的边放入垫好厨房纸巾的盘里在果实上撒上盐拌匀微波加热2-3分钟,取出便可食用
  • 海螺的吃法其实很简单,也是口味最鲜美的吃法,直接洗干净下锅清煮。这样原汁原味,口感劲道,味道纯正。比那些什么花哨的做法来的更直接,更简单,更容易入手。准备食材,主料海螺,辅料食盐。制作步骤准备好海螺将海螺反复用清水洗净,直到水干净海螺入锅,加一大碗清水加入少量的食盐大火烧开,小火5分钟,关火焖5分钟
  •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美食。其中,面食一直以来都在中国餐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北方的面条还是南方的面皮,都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口味多样,令人垂涎欲滴。面食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面粉,因此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另外,面食也常常与各种蔬菜
  • 一直以来,猪肉都是我们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一道食材,比起羊肉、牛肉等,猪肉可以说是最平价的肉类了,价格便宜,味道鲜美。在中国的主要菜系中,猪肉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红烧肉,东坡肘子,鱼香肉丝,梅菜扣肉,以猪肉为主料的菜品可谓五花八门。不但如此,猪的内脏,肚子,大肠,肝,肺等物,也常常经过精细烹饪,变成饭
  •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对于小编来说,除了倍思亲之外,再就是想念家里面的腊肉,不知道为什么,虽说市场上也会有腊肉卖,但总是没有家里面的腊肉味道纯正,所以过年前就跟老妈说了今年多准备一些腊肉,到时过完年我要带着腊肉出门,这样身处外地也能吃到家乡的腊肉,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么说到带腊肉,想必不少小伙伴
  • 1 2斤重的活章鱼,直接上烤架活章鱼从清水池里捞出来,直接上烤架!章鱼触角上的吸盘在慢慢地蠕动,“张牙舞爪”的就是这只章鱼,是团长最近新种草的美食,每只都有2斤那么重。普通的章鱼只有1斤重,口感和味道都没有大章鱼那么好~2斤重的章鱼,只在南海的深海里可以找到。渔民每天出海打捞,因为很难捞到,所以2斤
  • 广东人吃东西最讲究原汁原味啦!鸡煮汤不焯水,鱼蟹多为清蒸,甚至连虾都可以不去壳直接蘸酱料吃。爆炒油腻油炸热气,八爪鱼也白灼!白灼时辅以姜、葱、料酒去腥,灼熟后吃会更爽脆,保留最初的味道。做法简单,一起来试试吧!材料准备:八爪鱼、料酒、香菜、蒜末、小米椒、酱油、姜片第一步先将八爪鱼头翻过来把里面的内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红烧鱼美食网 琼ICP备2024042152号-5